近期,国际知名刊物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膜科学期刊)(2016, 513:1-11)发表了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催化与膜分离创新团队硕士研究生李诗文、博士研究生张雷、崔振宇副教授、何本桥教授以及李建新教授等的论文,题为“The effect of sulfonated polysulfone on the compatibility and structure of polyethersulfone-based blend membranes”(磺化聚砜对聚醚砜混合膜相容性和结构的影响规律)。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主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Andrew Zydney教授对该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赞誉“I think the revised version of the paper will make a very nice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on sulfonated membranes(我认为该文对磺化功能分离膜材料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水处理、生物分离等领域,而且工程规模逐年增大,但是,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的技术风险也随之增大。如何控制膜污染、实现高效和稳定运行,一直是工业界和学术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发展高抗污染性或永久亲水性高分子膜材料是减少膜污染重要途径之一。李建新教授团队提出通过采用亲水性磺化聚砜与聚醚砜共混发展高抗污染、永久亲水性高分子超滤膜,从溶液相转化成膜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探索了磺化聚砜对聚醚砜共混膜相容性和结构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热力学理论计算(Flory-Huggins和Schneier理论)和实验分析(DSC差热扫描分析、三元体系相图)证实了聚合物聚醚砜与磺化聚砜为完全互容体系。采用在线超声波监测探索了聚醚砜与磺化聚砜混合体系分相动力学行为—延迟相分离。膜表面光电能谱(XPS)分析表明,由于磺化聚砜上磺酸基团与聚醚砜以及凝固浴(水)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氢键,致使磺化聚砜成膜过程中发生迁移(偏析作用)并固定在膜表面;并且膜表面接触角随着磺化聚砜含量增加而下降。所制备的膜结构为海绵状不对称梯度微孔结构,具有较高膜通量和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膜污染恢复率在90%以上。在生物分离和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南非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资助。
文章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673881630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