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学术带头人简介

谭小耀 教授


 谭小耀,博士,男,天津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1984-1988年,湘潭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工学学士;1991-1995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博士;1995-1997年,大连理工大学工业催化博士后。历任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副教授、教授,期间分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1998-2000年)、英国Bath大学(2001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2004-2006年)做访问研究,2002-2003年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化工系访问教授,2009-2010年英国皇家工程院英中交换学者(major award)。2010年获天津市特聘教授。面向国家在资源、能源、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致力于能源清洁生产与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了浸渍活性炭脱硫技术、陶瓷中空纤维膜制备与应用技术,成功应用与多家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军工配套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论文被引用7000余次(H因子47),2014-2018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1,  转让专利7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发明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英国皇家工程院合作交流奖。已指导和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余名,多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毕业生大多成为企业或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发表论文: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aoyao-Tan


二、团队基本简介


   团队以无机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核心,以分离为主,同时结合热催化和电催化发展催化膜反应器、电催化反应器及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面向国家在资源、能源、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致力于能源清洁生产与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一)无机中空纤维膜

       1.钙钛矿透氧膜

       2.钙钛矿透氢膜

       3.全金属合金透氢膜

       4.耐高温分子筛膜

       5.陶瓷超滤/纳滤膜

    (二)催化/电催化膜反应器

       1.重整制氢

       2.烷烃脱氢

       3.CO2加氢

       4.甲烷芳构化

       5.电催化合成氨

       6.甲烷裂解

    (三)电化学

       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2.液流电池

       3.高性能电极制备


三、团队成员简介


王志刚,教授,2020年荣获“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称号,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后继续留校做博士后研究员,2020年入职天津工业大学。长期致力于无机膜与催化膜反应器的研究。依托催化膜反应器丙烷脱氢技术,申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产业孵化项目,创建公司SINGNOVEL。归国后,围绕丙烷脱氢催化膜反应器和高纯氢制备两个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合作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依托高纯氢制备分离技术与上海穗杉公司开展合作,进行中试样机的研发制备。发表SCI论文68篇,被引用1700余次,H-index: 27,担任Reaction Chemistry & Engineering客座编辑;发表论文: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Zhigang-Wang-7

李渊,教授,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主要从事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催化、煤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多个产品实现了产业化。与正大能源新材料,青岛华世洁环保等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2013年至今兼任天津市分子筛催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依托分子筛的研发制备技术多次与企业进行委托合作,项目经费累计共682万。发表SCI论文20篇,专利3项。担任2018年《化工原理理论与方法》副主编。

高建,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主要研究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应用和无机分离膜等方向。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访问学者。主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专利1项。天津市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技术工程中心成员。

初园园,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至今,受聘于天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访问学者,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流动站博士后。致力于能源催化和电催化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收录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授权专利4项。天津市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技术工程中心成员。

卞希慧,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荷兰拉德堡德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致力于化学计量学算法及其在医药、食品、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基金7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专利9项,H-index14。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陆婉珍院士近红外青年奖。发表论文: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hui-Bian/research

张建新,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2年入职天津工业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瑞典隆德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空纤维膜的改性在CO2的吸收和分离上的应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局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赵红永,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博士后。致力于聚合物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2012年入职天津工业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校级项目2项,发表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8件。

王骏,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阿德莱德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宏观器件化材料以及多孔碳材料的结构调控用于去除水中难降解污染物。围绕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降解水中污染物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973计划等重大研究课题3项。近年来,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等行业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21作论文入选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总引次数超过800次。


四、团队标志性成果

  

   (一)钙钛矿中空纤维透氧膜的扩大

中试规模钙钛矿中空纤维膜组件用于空气分离制氧

工业规模钙钛矿中空纤维膜组件制备

    相关学术文献: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502 (2016) 151-157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455 (2014) 341-348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428 (2013) 198-204


   (二)钙钛矿质子导体膜在氢分离及氨合成上的应用

双层中空纤维膜反应器应用于高纯氢分离或氨的合成

    学术文献: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87 (2022) 120602


   (三)全金属合金膜应用于高纯氢分离


   (四)全金属镍合金中空纤维膜

中试镍合金膜组件

    相关学术文献: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509 (2016) 156–163AIChE Journal,63 (2017),3026-3034 AIChE Journal,64 (2018),3662-3670 Chemical Communication, 55,(2019),4226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575 (2019) 89–97


   (五)微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参考文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41 (2015) 9284-9294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75 (2015) 362-369Ceramics International, 38 (2012) 6327-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