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学术带头人简介 

  肖长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第二届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二十四届副理事长(化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高新技术纤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纤维新材料创新团队带头人等、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高性能聚烯烃中空纤维超/微滤膜制备关键技术首席科学家等,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天津市授衔专家、劳动模范等称号。长期从事纤维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在纤维成形理论与制备技术、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等方面,主持完成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获国家科技奖3项、省部等科技奖10多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含国际专利4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化学纤维概论》、《纤维复合材料》、《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等著作和教材,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2人次、获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人次。

二、团队基本简介  

  “纤维新材料创新团队依托天津工业大学优势和特色学科-纺织和材料学科,以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市改性与功能纤维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纤维新材料为核心,围绕成纤聚合物分子设计、纺丝成形理论与纤维制备技术、纤维加工及制品开发、纤维功能改性与应用等开展工作,紧密围绕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学研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

  团队现有教师、研究人员13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团队重视高水平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加强综合能力的建设和提升,突出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集成,力争发展成为一支水平高和综合实力强的创新群体,为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团队在中空纤维膜材料结构设计与制备技术、功能纤维及其制品研究与开发、纤维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等方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教委等项目课题,在高性能及功能中空纤维膜、吸附功能纤维制品开发与应用、纳滤中空纤维膜和管式膜制备及应用、纤维高分子材料表面纳米尺度修饰技术、纤维成形理论、纤维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获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天津市专利金奖和优秀奖各1项,发表论文300多篇,目前在研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

三、团队成员简介  

(一)安树林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中空纤维膜材料和功能纤维;

            2.高分子材料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化纤工艺学、纤维成形原理、粘胶纤维生产、高性能纤维、化学纤维改性等。

(二)张志英教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教学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1.聚合物新材料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2.聚合物结晶过程及计算机模拟。

(三)封严——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纺织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主任
    研究方向:1.功能纺织纤维及其非织造材料的教学和科研。

(四)刘振——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中空纤维膜成形理论及制备工艺研究;

           2.膜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
(五)金欣——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功能纤维结构与性能;

           3.纤维成形技术及原理。
(六)胡晓宇——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中空纤维膜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七)
李先锋——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膜技术中心

           博士后,韩国Membrane Water Treatment杂志编委

(八)韩旭彤——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新型功能膜材料设计和结构调控;

           2.高分子功能膜结构与性能;

           3.高性能及功能纤维以及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等。 
(九)徐乃库——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1.新型功能纤维材料研究与开发。

(十)张亚彬——博士,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天津工业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1.中空纤维膜材料;2.无机纤维材料等。

(十一)李娜娜——女,博士,副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任教
    研究方向:1.功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2.纺织过滤材料等。

(十二)黄庆林——博士,副教授,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1.中空纤维膜材料结构、性能,膜蒸馏、膜吸收等。

四、团队标志性成果  

(一)熔融纺丝-拉伸界面致孔成形机理

  提出了中空纤维膜多重孔结构设计、构建、重组和优化理论。形成的独创性技术与理论成功用于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

  首次建立了熔融纺丝-界面拉伸致孔方法,率先提出了微分相成膜过程控制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亚洲最大的中空纤维膜生产基地,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天津市专利优秀奖1项。

(二)熔融纺丝法弹性功能中空纤维膜的功能性

  项目根据热力学相容性理论和聚合物共混界面相分离原理,研究具有压力响应功能的弹性聚氨酯系中空纤维多孔膜,成果获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

(三)聚全氟乙丙烯中空纤维膜多重孔结构设计

  首次采用自主开发的熔融纺丝-拉伸法成功研制出新一代耐环境、抗污染、高强度和大通量的全氟聚合物中空纤维膜。研究了聚全氟乙丙烯多相成膜体系在熔融纺丝过程中基质相与分散相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及结构演变。项目获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资助。

(四)人工肺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研究

  采用向上熔融纺丝-冷热连续拉伸法制备人工肺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深入研究了纺丝温度、喷丝头牵伸比、冷热拉伸倍数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所得膜孔隙率较高,孔径分布均匀,膜的裂隙状孔结构为CO2O2 的顺利通过提供了通道,同时可有效降低血浆渗漏,制成的膜组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型产品水平。

(五)具有交联结构有机物吸附功能纤维开发及其产品设计

  首创了溶液纺丝-半互穿聚合物网络联用制备交联型有机物吸附功能纤维技术,开发出无需溶剂、工艺过程简单的双螺杆增塑挤出纺丝、反应挤出-熔融纺丝和基于大分子之间氢键作用机制的超分子自组装后交联技术,生产出具有快速、大容量、高选择、强持油特性的新型吸附功能纤维材料。发明了熔喷法吸附及吸附-过滤改性聚丙烯系纤维非织造布制备技术,设计生产出夹层型吸油毡、吸油枕、吸油围栏等多种形态非织造布产品,为含油性有机物工业有机废水处置创造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功能材料。项目成果获得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